|
|
|
|
|
坝上加坝 新衣好做改旧难 |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6-9-29 20:41:28 点击:1858 |
|
巍巍大坝锁碧水。站在176.6米高的坝顶,一边是平静如镜的水面,一边是奔腾而下的激流,一左一右,两道风景,截然不同。 迎着江风习习,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工程部副主任王立向记者讲述了大坝加高的那段难忘经历。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性、控制性、标志性工程。上个世纪70年代,丹江口完成一期工程,具备了防洪、抗旱、发电等功能,40年后,为了满足向北方供水的要求,需要扩容60%,从之前的162米基础上加高14.6米,“身高”长了,“肚子”自然变大。大坝加高后,库容增加了116亿立方米。 “大坝加高工程,其实就是给大坝‘穿衣戴帽’。”王立如此形象地比喻,“穿衣”是指在原坝体下游面再加一层混凝土,使坝体变厚,即贴坡;“戴帽”是指在原坝顶上再浇一层混凝土,即加高。 听起来简单,其实不然。要在旧坝上加高“四层楼”,并保证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丝毫不影响大坝安全挡水,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也是世界性难题。 为让新老混凝土合二为一,大坝建设者进行了三次新老混凝土结合试验,而做一次试验要耗费一年的时间,因为要观察一年之中每个季节材料的变化。好在大坝初期工程建设中,决策者们为二期工程建设做好了必要的铺垫,在旧坝体的表面留下了一条条横截面为锯齿状的键槽,有利新老混凝土更好地结合。 俗话说,新衣好做,旧衣难改。除了新老混凝土差异,还有联合承力的难题。过去因为国家财力不强,建坝使用的钢筋数量少,导致承重有限。在这样的基础上加高存在极大风险。另外,大坝加高还面临着老坝裂缝处理、升船机安全爆破改造、高水头下的帷幕灌浆等数十个罕见的工程难题。 记者从长江水利委员会了解到,面对各式各样的难题,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专家委、长江委科技委及参建各方联合召开了近百场专家咨询会、座谈会和审查会,参与规划与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超过2000人。 经过9年的艰辛建设,丹江口大坝工程正式通过蓄水验收。 |
|
|
|
|
|
|
|
 |
|